阅读历史 |

第14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旋即,李云乐也打量起了周围。

今天在场的只有在朝中有官职之人,而不是如昨日的宴会那般后宫女眷们通通在场。

也因此她没能看到母亲韦氏和姐姐们,只有李显和李重润用眼神示意问她是否安好。

唯一特殊的是太平,她虽并未担任具体官职,但一直参与政治决策,自然不会错过此次出行。

李旦和李隆基父子自是也在的,脸上都是一片淡然表情,仿佛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一般。

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了历史,李云乐觉得自己恐怕会被两人的样子欺骗,认为他们一心只想当闲王。

果真是影帝父子啊,太能演了。

李隆基甚至还对着她微笑点头示意,“安乐阿姊好。”

一副十足的天真少年郎的模样。

李云乐在心中感叹,这厮还比自己小上一岁已经如此能演,难怪原本的历史里能够演上大半辈子的明君,直到年老时才暴露了本性。

她其实并不排斥帝王们有些心计,但一想到安史之乱,李云乐便对李隆基恨得牙痒痒。

只是如今还不到跟他们撕破脸皮的时候,李隆基都能演,她自然也能演。

因此李云乐也对着李隆基露出“和善”一笑,“三郎许久不见长高了不少了。”

两人并无太多的交情,互相打招呼后便也没再说话,李云乐也侧过身站定不再四处张望,而是做出一副乖巧听话的模样。

因而她没能看到,李隆基垂下的手握成的拳。

当然哪怕她看见了也不会惊讶,还会在内心嘲笑他一番,果然年纪还小,伪装得不到家。

就在这时武皇也回神过来,对着上官婉儿招手道,“通知大家出发吧。”

哪怕过了一晚,她对“曲辕犁”依旧有些迫不及待,自是不愿浪费更多的时间。

上官婉儿自是点头应是,然后通知了随行护卫。

随着一声“起驾”,整个队伍都浩浩荡荡地朝着城外行去。

而在看见去往庄子的那条熟悉的路后,李云乐原本的担忧又升了起来。

庄子的田地里可还种植着新的作物,她的研究所也还在农庄隔壁呢!

不过皇帝出发肯定有禁军先行通知清场,管家一向聪慧,肯定会闻风而动。

为了预防可能的突发情况,她还早预演过如何隐藏敏感的东西,那些田里的作物虽不好藏,但如今如今还是初春,作物都还只有叶子。除非是经验丰富的老农,普通人见了多半只会觉得是普通农作物。

然而看着天上那块此时虽没什么动静却依旧泛着淡淡白光的天幕,李云乐心中却是弥漫着一种不祥的预感。

不过按照她看网文的经验,天幕应该很长时间才会出现,不至于第二天就再次出现来捣乱吧?

李云乐在心中不断安慰着自己,同时默默祈祷着。

不管李云乐再怎么不情愿,庄子再怎么遥远偏僻,一个时辰后他们还是到了。

庄子不算大,外表还有些灰扑扑的,而且地处洛阳郊外最边缘处,跟二张、太平公主等人所持有的豪华田庄简直是没得比。

不少人当即望向了李显,仿佛在说究竟是东宫太穷了,还是李显只是表面疼爱女儿但私底下什么都不给?

被众人望着的李显心中很是委屈,他自然愿意给自己女儿置办好的庄子,但李云乐自己挑了如今的这处庄子啊!

他当时也很是不解,但李云乐只说自己喜欢安静。

作为一向疼宠女儿的老父亲又怎么可能拒绝呢?他只当是女儿太过懂事了。谁能想到会有今天的这一出?

李云乐也有些心虚,她自然是故意选的这处庄子。

毕竟庄子简陋才不容易被别人盯上,地处偏僻她便更容易获得更多的良田。

而且她比谁都清楚那些豪华庄园是怎么来的,都是大量侵占了原本普通百姓的田地罢了。

虽然有些矫情,但李云乐还是下意识地选了个普通些的庄子,好减轻自己的负罪感。

李云乐自然不能对众人解释,毕竟她若承认是自己故意选了这处庄子,一向多疑的武皇肯定会心生怀疑,那就大大不妙了。

所以她决定让自家老爹把锅背着,然后在心中暗暗对自家老爹说了句抱歉。

庄子大门处已经站着二十来个人,见到武皇的仪驾后顿时俯身跪拜。

为首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女人,是如今农庄中的管家。

女人姓谢,因在家中排行第三,所以大家一般都叫她谢三娘。

谢三娘的行礼很是标准,整个人面色沉静,打扮得也很是得体干练,一点也看不出六年前她只是房州的一个普通农妇。

更看不出如果不是李云乐那时救下了她,她早就死在了跟官兵冲突时的刀下。

谢三娘家其实算是富农,丈夫还是是朝廷登记在册的府兵,原本生活得还算殷实。

然而府兵的奖赏逐年递减,十来年前她的丈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